湾仔皇后大道东中段,军气场街公交站下车,沿着小路拾阶而上,转过街心花园就到了传说中的星街。这里看上去很像北京的南锣鼓巷、上海的田子坊,遍布各色潮流小店,“利记士多”就隐藏其间。
“士多”这个词源于英文单词“store”,是小卖部的意思,是香港独有的商店形式。“利记士多”虽然面积不足十平米,却跟普通士多大不一样。推门而入,左边放着士多常见的货架,出售汽水、零食,另一边却是个复古手作铺,摆放着古董衫、复古手工艺品、本地艺术家的小设计等。一半生活、一半艺术,一半满足口腹之择、另一半满足精神需求,混搭的组合既存在冲突感又十分有趣。
“利记士多”在星街已经开了三十多个年头。今年四月,李嘉敏从英国学成归来,从父母手上接手“利记”,给原有的士多增添了复古手作铺的功能,出售她从世界各地淘回来的复古工艺品,以及本地艺术家或普通街坊的作品。“旧版”的“利记”只是普通的街边小铺,平时只有附近的街坊光顾。自从改良之后,这里变成了大批钟情复古风的年轻人的寻宝地。
日系森女款、英伦维多利亚风、香港旧式工厂工作服、笨头皮鞋,香港老电影海报、旧式电话……利记的复古藏品种类繁多、包罗万象。嘉敏跟我们介绍,“Vintage”也就是复古,体现的是一种经久不褪的魅力。复古手作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不同于流水线生产。一针一线,一丝一缕,都是作者用心打造,独一无二。嘉敏的怀旧情节不仅仅是单纯的恋旧,令她着迷的是每一件旧物背后的故事,旧物反映的历史底蕴、文化内涵。
万水千山走遍,嘉敏看过了许多美景,看遍了世界各地的艺术品。一个念头在她心里越来越强烈,她想要发掘一些代表香港本土文化特色,“Made in HK”的艺术品,让世界也了解香港的风格。开复古手作铺,就是为了给香港本土艺术家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虽然“利记”主打复古风,可是寄卖的手工艺品却风格多样。白陶跟彩色碎玻璃组合而成的筷子座象征中西文化的碰撞,是嘉敏好友的得意之作。进门处挂着的蓝色小包,是大屿山蓝染工坊将五种不同材质的布料染出不同深浅的蓝色后缝合而成。名为“壁花”的帆布包上,绘制着香港旧时常见的汽水瓶、金鱼等图案,引人忆起一些经常出现在香港老电影里的场景。虽然寄卖的手工艺品各式各样,但它们都带有香港民间文化的印记。
寄卖者不仅有本地青年艺术家还有一些上了年纪的街坊。香港五十年代纺织业发达,曾出现大批纺织女工。时光荏苒,昔日的年轻女工如今已变成垂垂老妪。为打发退休的空闲时光,kb体育注册有几位街坊阿婆用以前的纺织技术,创作可以按需要变化大小的笔袋。昔日养家糊口的技术,变成如今消闲的小趣味,小小的笔袋是香港的经济发展的注脚。
“利记士多”不仅出售具有香港历史文化价值的手工艺品,其本身就是香港民间历史的印记。士多出现于上世纪50年代。随着香港60、70年代公共屋邨的繁荣,士多也成为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小地标。后来香港日益现代化、国际化,士多渐渐被连锁便利店和超市所取代。嘉敏想要保留士多,既是想保留自己童年的回忆,也是想活化香港本地民间文化。
“我没有把店面整体翻新,保留部分士多,虽然这样整间店铺看起来有点混搭,但是很值得。士多是几代香港人共同的童年记忆,是香港独有的文化符号,保留士多也是保留已经日渐消失的香港平民文化”。谈到此处,嘉敏不无遗憾,“香港现存的本地民间文化越来越少了,例如八十年代曾风靡一时的手绘电影海报就因为老艺人的凋零而几乎绝迹。”
而“利记士多”又和其他挣扎在存亡边缘的士多不同,因为寄卖本土手工艺术品,“利记”充满了怀旧的文艺气息,成为星街的时尚潮铺。老士多拥有了复古手作铺的新使命,如同老树嫁接新枝桠,孕育着新鲜而独特的香港文化。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东莞外来工群像:每天坐9小时 经常...66833